校级教学成果奖

2024年度东北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姓名

获奖等级

1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新工科视域下“一体系三融合四驱动二评价”的机械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朱立达、巩亚东、于天彪、李小号、陆志国、马明旭、杨建宇、王永富、孙红春、李翠玲、辛博、陈培媛

特等

2

冶金学院

面向低碳冶金产业链的大冶金学科群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豆志河、刘中秋、杨澈、张廷安、刘承军、吕国志、邵磊、朱苗勇、沈峰满、杜涛、刘宏懿

特等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面向新型工业化的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李鸿儒、柴天佑、唐立新、刘建昌、潘峰、陈东岳、徐林、丁进良、王琦、杨涛、谭树彬、胡振伟、薛定宇、关守平、刘纪红、张羽、邱菊

特等

4

理学院

深耕课程厚培志趣融通科教——化学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军、徐章润、杨婷、陈明丽、张霞、何荣桓、陈旭伟、于永亮、韩义德、杨春光

特等

5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以智融教”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交叉化”的新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王兴伟、李婕、任飞亮、黄敏、张恩德、王之琼、付冲、易波、易秀双、牛东方、焦明海、张爽、宋晓诗、李福亮、翟莹莹

特等

6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面向新工科的一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王琦、李鸿儒、王彦婷、张羽、鲍艳、司维、王泓潇、梁雪、杨楠、张莹、肖平、陈姝雨、吴传平、梁岩、贾旭、周子俨、姚志远、高彬、尹光明、陆增喜

特等

7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工科背景下数智赋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徐林、潘峰、康玉梅、刘建昌、周成利、黄琳、王姝、常玉清、刘杨、关守平、何大阔、林明秀、马林、谭树彬、孙思萌、邱菊

特等

8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新工科视域下采矿专业系统知识体系构建及教学手段革新

顾晓薇、胥孝川、王青、陈庆凯、包妮沙、邱景平、孙晓刚、丁航行、曹建立

特等

9

理学院

理工融通,数字赋能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张霞、陈明丽、徐章润、于永亮、韩义德、宋禹、杨婷、杨春光、桑晓光、王月、薛婉怡

特等

10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思政引领、科教融合、平台护航”多维协同矿业类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孙永升、高鹏、张小龙、刘婉婷、李文博、韩跃新、赵冰、卢冀伟、崔宝玉、袁帅

特等

1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面向新工科的“五融促能”计算机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鲍玉斌、宋晓诗、刘思宇、侯帅、刘晨、姚羽、刘小锋、张立立、王彤、张天成、张莉、孙思宇、杨一桐、陈郭成、刘莹、李松凯

特等

1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秉承教育英才宗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郎世俊实验班十年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潘峰、李鸿儒、陈东岳、孙秋野、徐林、何大阔、薛定宇、常玉清、王姝、林明秀、李景宏、邱菊

特等

1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驱动的“学--用”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与评价模式探索实践

高克宁、徐彬、赵长宽、宋晓诗、张昱、李封、柳秀梅、李金双、李婕、李凤云、焦明海、陈默

特等

14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智能医学工程-新医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崔笑宇、齐瑞群、赵越、王之琼、高兴华、何强、何璇、田野、于琨

特等

15

理学院

以“一体、两翼、三融、四步”为特色的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一流课程建设

李永强、张英杰、池维超、李红影、张大志

特等

16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面向未来产业的真空科技一流人才产学研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坤、谢元华、巴要帅、李得天、王晓冬、姜曦灼、张志军、杜广煜、王有昭、韩进、李宗元、雷占许、张虎忠、卢耀文

特等

17

教务处工程训练中心

以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训练课程与创新平台建设

刘杨、徐林、李小号、陆志国、赵月、李爽、杨雪峰、喻春阳、刘冲、王殿宽、徐增梅、史家顺

特等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爱国荣校教育资源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模式探索

任鹏、田鹏颖、朱丽颖、董蕾、赵亮、张志元、曹洪滔、边水燕、陈震、姜耀东

特等

19

艺术学院

大学美育“四位一体”提质工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霍楷、张燕楠、韩营颖、解晓娜、谷会敏、樊强强、朱利、李宇峰、邹琳琳、黄岑、刘金全、许身玉、汤常鸣、王玮、杨小舟

特等

20

文法学院

基于“数据追踪+三链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满小欧、杜宝贵、严立宁、李丹、陈玉芬、赵迪、姜盈旭

特等

2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于CIPP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王玉琦、丁义浩、赵浚、岳登晓、王泽燊、彭亮、康玉梅、郭军、邵新慧、代茵

特等

22

文法学院

科教赛社”融汇协同的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全过程培养模式

张晓杰、满小欧、吕晓、李丹、王作宝、陈玉芬、赵迪

特等

23

工商管理学院

基于PBLOBE融合的工商管理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孙新波、贾建锋、辛冲、邱若臻、张兰霞、朱春红、郭伏、姜艳萍、张昊、许博、冯国奇、程富、孙洋、李力、朱茂龙

特等

24

马克思主义学院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思政课“六协同”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

刘宁宁、段炼、金钟哲、于桂荣、陈闯、宋建欣、田雪飞、赵天越、王文平、汪海燕、蔺奥、赵磊、曹珊珊

特等

25

外国语学院

金专”“金课”“金地”“金师”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张威、董革非、李洋、杨林、邓建华、张金玲、高丽新、高璐璐

特等

26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面向矿山智能化的岩石力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朱万成、张鹏海、杨天鸿、于庆磊、李荟、侯晨、关凯、刘溪鸽、刘洪磊、张亚兵、张春明

一等

27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需求为导向,质量为核心”的多元立体化数字化国际化一流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薛定宇、潘峰、王骄、林明秀、陈大力、张羽、鲍艳、王浩然

一等

28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五育并举面向未来的强专业性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杨东升、李硕、肖军、罗艳红、周博文、李华、梁雪、王琦、潘峰、李广地、刘鑫蕊、孙佳月

一等

29

江河建筑学院

传承祖国文化瑰宝,弘扬中华匠人精神”——思政贯通一体式建筑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席天宇、陈雷、刘哲铭、刘生军、陈颖、吴文、付艳华、丁建华、刘抚英、王莹

一等

30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面向新时代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核两翼三融”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梅瑞斌、罗绍华、包立、陈冬梅、张欣、宫明龙、于驰、柳彬德

一等

31

软件学院

根茎叶果的有机培育——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

郭军、张斌、杨晓春、朱志良、丁义浩、任涛、程维、姜琳颖、张爽、张引、刘益先

一等

3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工科视域下面向国家需求的仪器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王玉涛、高宏亮、王琦、谢植、肖军、张羽、张玖、阳剑、吕伍、胡振伟、闫爱云、邱菊、王爱侠、梅国晖、孟凡利、张亚男、孟红记、苑振宇、张伟宏、张华、刘文红

一等

33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科交叉融合驱动下机械类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小号、朱立达、马明旭、刘杨、杨建宇、李翠玲、孙红春、陈培媛、赵薇、孙少妮、赵群超、谭学飞

一等

34

理学院

产教融合、全程贯通,创新引领,构建一流数学人才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邵新慧、孙艳蕊、黄旭阳、张国伟、钱金花、钱进、刘玲、王洪曾

一等

35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生物工程类专业系列虚拟仿真实验金课的建设与应用

刘佩勇、崔振波、王文星、刘丽君、费腾、许家林、黄永业、李黎明、刘江

一等

36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科教产教多元融通”的矿物加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刘文刚、沈岩柏、卢冀伟、崔宝玉、李丽匣、王泽红、高淑玲、韩聪、刘文宝、赵思凯

一等

37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面向“新医工”的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赵越、王之琼、齐守良、蒋芳芳、李佳月、鲍楠、滕月阳、李宏、代茵、李晨

一等

38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于产教融合和专创协同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王军义、丁进良、贾子熙、徐红丽、吴成东、房立金、方正、茹敬雨、庄曜铭、王帅

一等

39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下思政引领的“六位一体”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汪刚、武建军、张娟、田亚男、李广地、李华、罗艳红、杨东升、肖军

一等

4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思政引领,课程为基,产教赛贯通的链条式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与实践

马大中、孙秋野、周子俨、杨丹、刘秀翀、王占山、梁雪、刘金海、胡旭光

一等

4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培养领航者,与世界同行——聚集六维培养空间、打造仪器类本科生教育全链条

沙晓鹏、赵勇、赵玉良、吕江涛、李想、胡晟、李连江、蔡露、仝锐杰、王璐瑶、王晓蕾

一等

42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能力图谱的新时代卓越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康玉梅、王述红、陈猛、李鑫、李嘉祥、樊赟赟、王延邦

一等

43

冶金学院

面向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的“工业生态学”金课建设与创新实践

杜涛、岳强、高成康、刘丽影、王义松、周立峰、王鹤鸣

一等

44

外国语学院

新文科背景下一流翻译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机制构建与创新实践

李洋、邓建华、张金玲、高璐璐、任蕊、李洁、刘卓、王楠

一等

45

工商管理学院

三融合”视角下课程建设引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联动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辛冲、孙新波、邱若臻、王斐、裴文利、朱春红、闫佳祺

一等

46

工商管理学院

新文科视域下金融经济类创新融合课程建设及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苑莹、金秀、宁烨、郑红、王嵩、吴冬梅、陆阳、李亚宁、吴曦、林艳丽、杨童舒

一等

47

工商管理学院

PBL与课程思政融合视域下创业基础课程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贾建锋、孙新波、王显鹏、张兰霞、闫佳祺、于亚新、黄晓颖、吴刚

一等

48

文法学院

面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公共管理专业“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李丹、杜宝贵、孙萍、满小欧、张晓杰、陈玉芬

一等

49

外国语学院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学术英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欣、张丽杰、王勃然、马新、霍颖、杨柏艳、姜雪、赵越、高志英、宋岩、王雪丽、曲抒阳、赵黎明

一等

50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两系双模”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赵勇、伊廷锋、马廉洁、尤松、梅瑞斌、周云光、赵津苹、张送柱、刘思彤、曲昌展

一等

51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秦书生、任鹏、曹洪滔、赵浚、曾薇、李光莉、田雪飞、王文慧、张小秋、温惠淇、于桂荣

一等

52

冶金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三协同”生态圈构建与应用

王芳、刘中秋、李宝宽、齐凤升、荣文杰、黄雪驰

二等

5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面向协同育人“互联网+口袋实验”的实验教学探究与实践

李梅梅、宋昕、吕艳霞、刘少楠、曹亚丽、张旭、于七龙、李佳音

二等

5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产学研+用”一体化自动化类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张颖伟、李鸿儒、冯琳、刘建昌、张鼎森、李旭光、崔建江、陈大力

二等

55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通专融合教材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徐帅、冯夏庭、杨成祥、汪昕、安龙、刘造保、王者超、陈天宇、赵骏、徐世达、刘建坡、姜海强、庞博学、顾亮

二等

56

冶金学院

依托多元化教学资源提升冶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改革

邵磊、李明明、罗志国、曲迎霞、李海峰、邹宗树

二等

57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面向土木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流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贾蓬、王述红、陈猛、康玉梅、李慎刚、刘克奇、张晓德

二等

58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电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程同蕾、刘纪红、李景宏、杨丹、闫欣、雷红玮、沈鸿媛、田亚男、李贞妮、杜玉远、叶柠、孙宇舸、周雪、金硕巍、张学楠、杨杰

二等

59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面向多阶实践能力提升的测绘教学改革实践

车德福、包妮沙、刘善军、马保东、郭甲腾、毛亚纯、张胜军、舒阳、贺黎明

二等

60

创新创业学院

基于科教融合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王强、李鹤、黄达、朱翠兰、黄晓颖、杨喆、石天、王刚、谢寅波、杜宝贵、王平、逄锐、张青敏、吕宏岩、钱祎琳

二等

61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立德树人·融合创新——细胞工程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王文星、刘佩勇、崔振波、刘丽君、王国卿、张颖、高婷婷、费腾、侯悦、马月萍、李黎明、王笑语

二等

62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探索“双融”新路径,打造“五育”融通新生态--土木专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改革与实践

王述红、贾蓬、赵中华、李嘉祥、赵永、陈猛、刘婉婷、李诺、刘鹥鸣、张晓德、姚骞、商子惠、刘克奇、贾有权

二等

63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全方位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张禹、于天彪、李小号、闫玉涛、孟祥志、陈雨、王晓宇

二等

64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面向学科交叉的智慧环境下创新教育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马树军、罗忠、陆志国、郝丽娜、程红太、王菲、于清文、李晖、刘冲、韩萍

二等

65

软件学院

以科研促进教学理念下的人工智能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于瑞云、肖桐、李婕、郭贵冰、马安香、姜琳颖、曾荣飞、张恩德、王学毅、翟莹莹

二等

66

理学院

以“厚基础、强能力、宽视野、重素养”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物理一流课程建设

张建锋、崔晶磊、张莉、代雪峰、张莲莲、王强、杨玉玲、易光宇、徐丽红、王建平

二等

67

理学院

创新驱动,实践先行:应用物理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与进阶

公卫江、王旗、张莲莲、崔晶磊、张鑫

二等

6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专创融合与课程思政驱动下“多层、立体、迭代”式自动化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魏永涛、孙亮亮、孙文义、孟范伟、郭峰、蔡凌、段洪君、顾德英

二等

69

理学院

以建辅赛,以赛孵教,以教促学——化学实验中心闭环发展式教学模式建设与探索

杨婷、陈明丽、孟皓、于永亮、王铁强、杨春光、刘敏、可迪、计志娜、薛婉怡

二等

70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工科背景下融入思政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宫明龙、刘凤芳、屈福、高秋志、张会杰、黄明丽、林小娉、张亚辉、罗绍华

二等

7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面向新型工业化构建材料专业教学体系及培养创新人才

李松、秦高梧、金剑锋、贾楠、张宪民、王伟、高美琪

二等

7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顶级竞赛助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见成效

栾峰、宋晓诗、王明全、李大宇、张石、魏阳杰、丁山、郎俊、鲍喜荣、佘黎煌、陈剑

二等

73

艺术学院

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背景下艺术美育创新与实践研究

杨馥嫚、孙博、杨柏艳、魏艳、刘广远、夏青

二等

74

工商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郭伏、冯国奇、金海哲、张翠华、戢守峰、张川

二等

75

外国语学院

传播中国文化与声音,创新培养外语外宣型人才

国蕊、毕克寒、王秋菊、康伟、钟华、姜晓红

二等

7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数智赋能+专思创”融合理念下经管学科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实践育人体系研究

仲旭、任婷婷、李江霞、赵杨、汪海鹏、常凤霞

二等

77

文法学院

课堂+数字+实践”三维融合的行政管理专业育人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

曹海军、张景奇、曹志立、李月

二等

78

工商管理学院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数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昊、曹忠鹏、刘汝萍、孙洋、赵晓煜、马钦海

二等

79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对标对表补短板,五位一体促创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李慢、原慧琳、王雷震、赵鑫、程雪、张跃先、赵斐、张送柱

二等

80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传承践行育人育心:红色文化“浸润”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王莲英、曹金娜、蔡禹龙、董劭伟、岳小国、柴冰、秦飞、鞠贺、迟莹莹

二等






东北大学2022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推荐
排序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姓名

奖项

1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四新”背景下金属矿深部绿色智能开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冯夏庭、顾晓薇、王青、徐帅、胥孝川、陈天宇、杨成祥、陈庆凯、曹建立、赵兴东

一等奖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于BEACON模式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张国臣、丁义浩、范芙蓉、岳登晓、王泽燊、王刚、孙晶

一等奖

3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实践和“双创”教育融合的机械工程教学创新与实施

赵继、于天彪、朱立达、李小号、巩亚东、陆志国、丛德宏、刘杨、陈培媛、罗忠、谭学飞

一等奖

4

创新创业学院

面向一流学科专业群“链条式枢纽型”创新创业多维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孙秋野、潘峰、刘建昌、徐林、李鸿儒、黄达、贾建锋、任鹏、霍楷、陈东岳

一等奖

5

教务处

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新工科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朱志良、徐林、籍亚玲、宋叔尼

一等奖

6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多元化需求引导自动化专业新工科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陈东岳、贾同、徐林、薛定宇、关守平、常玉清、王洪峰刘纪红、张羽、丛德宏

一等奖

7

理学院

模式引领、课程为基、科教融合---化学拔尖学生培养改革与实践

徐章润、王军、陈旭伟、陈明丽、何荣桓、张霞、于永亮、韩义德、胡建设、杨婷

一等奖

8

冶金学院

思政引领、多维联动”的绿色低碳冶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杜涛、刘承军、杨澈、姜茂发、朱苗勇、沈峰满、张廷安、翟玉春、王鹤鸣、苑轶

一等奖

9

工商管理学院

基于PBLOBE融合的“工商管理+大数据”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孙新波、贾建锋、朱春红、张兰霞、易平涛、李伟伟、赵希男、辛冲、闫佳祺

一等奖

10

理学院

质量先行、机制保障、安全开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陈明丽、孟皓、杨婷、刘敏、可迪、孙忠乔、张霞、杨春光、赵爽、陈旭伟

一等奖

11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宋叔尼、胡忠武、孙思萌、夏晓丹

一等奖

12

文法学院

基于“三导”有机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索

杜宝贵、杨威、李丹、陈玉芬、甘霖、江妍萱

一等奖

13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全局形态普适型大众方法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

闻邦椿、刘建军、于天彪、李小号、罗忠、陆志国、孙伟、郝媛、姜世杰、汪博、刘杨

一等奖

1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融合创新”范式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徐林、王姝、关守平、薛定宇、常玉清、何大阔、潘峰、林明秀、谭树彬、张羽

一等奖

15

秦皇岛分校

融合务实理念下的“六专一核”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周立斌、李晓奇、王雷震、马廉洁、张顺宇、梅瑞斌、韩鹏、王希艳

一等奖

16

软件学院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端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程维、朱志良、张斌、姜琳莹、董傲霜、宋经平、李昕、王莹、张骁

一等奖

17

机器人学院

基于“一核四翼”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吴成东、贾子熙、纪鹏、徐红丽、房立金、方正、迟剑宁、闻时光、李宠、冯德慧

一等奖

18

计算机学院

校企联动-教研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多通道实训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于戈、张天成、李哲洙、鲍玉斌、王军、张翼飞、印莹、寇月、刘思宇

一等奖

19

秦皇岛分校

四位一体”—“三结合”—“一贯穿”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赵勇、沙晓鹏、赵玉良、吕江涛、段洪君、王晓蕾、吕晓永、胡晟、蔡露、马淑华

一等奖

20

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生态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王勃然、李欣、王立婷、高志英、宋岩、姜雪、郝丽霞、刘丽欣、武芳芳、赵越

一等奖

21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典品读融入高校思政课党史教学的方法探索

田鹏颖、任鹏、朱丽颖、张志元、曹洪滔、边水燕董蕾、赵亮、陈震、姜耀东周莉

一等奖

22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其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刘佩勇、崔振波、王超、王文星、刘丽君、费腾、许家林、黄永业、张颖、王国卿、马月萍、刘江、王笑语

一等奖

23

冶金学院

冶金+控制”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祭程、钟良才、蔡兆镇、付贵勤、罗森、王卫领

一等奖

24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本-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

朱万成、曹建立、车德福、刘婉婷、刘洪磊、侯晨、牛雷雷、张亚兵

一等奖

25

计算机学院

以科技竞赛为依托一核心两阶段四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鲍玉斌、杨金柱、张立立、杨一桐、刘晨、王明全、刘小锋、王彤、孙思宇、刘思宇

一等奖

2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坚持立德树人做好课程思政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丁桦、赵宪明、祖国胤、唐正友、李英龙、班春燕、高秀华、高彩茹、蔡明晖、彭良贵

一等奖

27

理学院

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并行,面向未来数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邵新慧、冯男、史大涛、张铁、盛莹、陈艳利、李铮、赵晓朋、陈子旋、沈海龙

一等奖

28

秦皇岛分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元个性化”人工智能方向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王聪、徐长明、苑迎、万聪、沈哲

一等奖

29

软件学院

支持“多端全栈”整合开发能力培养的项目式学习(PBL)模型构建与实践

张引、张斌、赵玉丽、张长胜

一等奖

30

艺术学院

一流大学”美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

张燕楠、霍楷、韩营颖、樊强强、谷会敏等

一等奖

31

理学院

双一流背景下数学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孙艳蕊、钱金花、宋叔尼、张国伟、邵新慧、王洪曾、郭阳、朱和贵、袁媛、钱进

一等奖

32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贾蓬、王述红、赵文、康玉梅、陈猛、李慎刚、沈祁萌、张晓德

一等奖

3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面向新工科的“智能+自动化类”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鸿儒、张羽、鲍艳、王彦婷、司维、梁岩、梁雪、贾旭、王泓潇、吴传平

一等奖

34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混合学习空间视域下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图学课程为例

李小号、朱立达、马明旭、陈培媛、李翠玲、孙少妮、赵薇、王娜、赵群超

一等奖

35

工商管理学院

新阶段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

王健、蒋忠中、郭伏、王宝森、冯国奇、田树喜、王昱、孙洋、吴冬梅、陆阳

一等奖

36

冶金学院

典型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提升及在COVID-19期间的应用

吕国志、李建中、刘承军、石忠宁、豆志河、邓志银、刘风国、钟良才、金哲男、符岩

一等奖

37

体育部

五育并举框架下公共体育改革研究

孙玉宁、陈松、贺天麟、杜成林、回军、赵崇乐、刘冠铭、贾海波、王一鸣、韩姝

一等奖

38

软件学院

课堂、课程、课群、课外——新工科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分层演进与融合创新

郭军、张斌、丁义浩、张爽、刘益先、宋宝燕、王军、张翼飞、郭莹、李哲洙

二等奖

39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五育并举理念下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一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潘峰、武建军、孙秋野、徐林、李鸿儒、陈东岳、亓红强、杨东升、王姝、邱菊

二等奖

40

工商管理学院

基于PBL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贾建锋、孙新波、王艳梅、朱春红

二等奖

41

秦皇岛分校

一芯双环”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探究与实践

韩鹏、王建军、沈岩莉、李岩、史闻博、张建波、宋昕、王聪、周立斌、顾德英

二等奖

42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大工程观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探索与实践

康玉梅、王述红、丁义浩、艾国生、王立慧、任鹏贾蓬、刘婉婷、陈猛、程云虹

二等奖

43

江河建筑学院

面向国际化的“多元整合”教学模式下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席天宇、陈雷、刘抚英、顾威、张九红、陈颖、刘哲铭、王大鹏、吴德雯、王莹

二等奖

44

艺术学院

基于创新驱动与成果导向的一流大学交叉融合型设计人才培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霍楷、张燕楠、韩营颖、樊强强、谷会敏、李宇峰、李晓迪、解晓娜、陈晓敏、安娜、周宏蕊、高翯

二等奖

45

工商管理学院

人因工程学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

郭伏、金海哲、马钦海、屈庆星、冯国奇、范学新

二等奖

46

秦皇岛分校

经济学教学团队引领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初钊鹏、邹振栋、陈俊龙、王宪良、张印午、周立斌、吕世斌

二等奖

47

文法学院

面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行政管理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

李丹、隋永强、孙萍、曹海军、魏淑艳、陈德权、张晓杰、陈玉芬

二等奖

48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实践教育教学探索与改革

陆志国、于天彪、刘冲、孙秋野、黄达、王宏

二等奖

49

计算机学院

问题导向与“胜任力”模型评价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

徐彬、鲍玉斌、高克宁、张斌、于戈、宋叔尼、徐林、赵长宽、张昱、柳秀梅、李凤云、陈洪军、郭晓宇

二等奖

50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新时代面向新工科的贯通融合式工医交叉
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

赵越、王之琼、徐礼胜、齐守良、崔笑宇、李佳月、李建华、孝大宇、田实、黄微

二等奖

51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OBE的“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及持续改革-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刘善军、包妮沙、马保东、贺黎明、魏恋欢、张胜军

二等奖

52

秦皇岛分校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专创融合培养方案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段洪君、郭戈、郝志方、魏永涛、孟范伟、陈晨

二等奖

5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法语课群课程思政——法语讲中国

贺翔、张玉宝、董磊、王建军、闵娜、董楠、商淼、杨壹程、关录奎、王欣欣

二等奖

54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培育学生核心胜任力土木专业一流实践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述红、陈猛、康玉梅、贾蓬、张晓德、商子惠、赵永、沈祁萌、谭义凡、姚骞

二等奖

5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模式下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王玉涛、谢植、高宏亮、肖军、吕伍、张羽、张玖、阳剑、邱菊、张伟宏

二等奖

56

冶金学院

基于跨界融合的化工原理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及慕课建设

张廷安、刘燕、豆志河、吕国志、赵秋月

二等奖

57

计算机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课程建设教改与实践

张石、丁山、佘黎煌、王明全、李大宇、鲍喜荣

二等奖

58

冶金学院

新工科背景下多元化贯通式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

李宝宽、王芳、刘中秋、齐凤升、荣文杰

二等奖

59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构建公共基础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夯实基础突出实践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肖军、杨华、李鸿儒、孙秋野、胡志远、刘晓志、杨楠、杨东升、肖平、陈姝雨

二等奖

60

冶金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岳强、董辉、杜涛、李宝宽、王鹤鸣、韩宗伟、李国军、孙文强、王芳、刘军祥

二等奖

61

机器人学院

专创融合视角下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王斐、房立金、闻时光、李宠、冯德慧、丁其川、王昊、王军义、楚好、王帅

二等奖

62

理学院

立德树人、个性培养——全方位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王旗、公卫江、刘静、张多、赵国俭、张德安、孙晶、朱盼盼、朱雨莲、席秋颖

二等奖

63

秦皇岛分校

一心二融三入四益五步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董劭伟、柴冰、秦飞、曹金娜、王莲英、马娜

二等奖







东北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获奖等级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姓名

一等奖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院秦皇岛分校宣传部教务处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冶金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熊晓梅张国臣孙正林丁义浩朱志良闫研王兴伟田鹏颖徐林任鹏王刚

一等奖

PBLOBE深度融合的交互式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软件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人事处

王建华朱志良张斌孙新波徐林滕超孟令浩李伟宋经平黄琳

一等奖

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互联网+金融”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组织模式探索与实践

软件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朱志良张斌程维孙新波姜琳颖黄玮强于海刘洪娟刘益先张骁

一等奖

面向“四金一新”本科教育建设框架的“一体两翼共建互促”教学改革模式创新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薛定宇潘峰徐林黄敏林明秀陈东岳王骄陈大力鲍艳杨丹李贞妮郭路佳

一等奖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评价体系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工商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贾建锋孙秋野孙新波黄达严立宁朱春红曲道钢李丹于亚新

一等奖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虚拟仿真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韩跃新高鹏崔宝玉孙永升卢冀伟李丽匣李文博沈岩柏刘杰李艳军姚金

一等奖

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朱立达巩亚东于天彪陈培媛巩云鹏宋锦春罗忠李翠玲李小号陆志国孙红春

一等奖

创新英语人文知识类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大视野+高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外国语学院

张威邓建华张德旭杨林冯溢

一等奖

育”心“铸”才纵横交融、协同联动,提升新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金柱鲍玉斌于亚新覃文军聂国东邓庆绪等

一等奖

适应新技术和新职业演化的高端软件人才能力贯通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软件学院

张斌程维郭军董傲霜姜琳颖韩春燕李昕吴辰铌张骁宋经平

一等奖

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冶金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冶金学院

朱苗勇杜涛杨澈刘承军韩庆储满生谢峰

一等奖

整体论视角下PBLOBE融合的经管类专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工商管理学院

孙新波朱志良贾建锋袁知柱黄玮强朱春红许波严立宁张兰霞庄新田石天李力杜洋郭芳

一等奖

以“三融合、两提升、一引领”为特色的大学物理金课建设

理学院

陈肖慧张建锋代雪峰崔晶磊张莉王强吴海娜张莲莲徐丽红杨玉玲赵国俭易光宇王建平宋根宗

一等奖

基于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混合立体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艺术学院

张燕楠霍楷朱利张哲韩营颖黄岑李晓迪谷会敏汤常鸣谢纳樊强强王玮

一等奖

机制为先质量为魂队伍为要安全为基——电子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探索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鸿儒张海峰张羽徐林鲍艳吴传平丛德宏王彦婷梁雪陈姝雨杨华肖平梁岩

一等奖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过程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理学院

孙艳蕊宋叔尼杨中兵陆小军袁媛张薇张国伟孔庆海韩志涛

一等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驱动的“培德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孙正林马廉洁武涛秦飞周立斌柴冰郝庆云赵琛穆崟臣张顺宇何双雷郜启飞

一等奖

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基础的“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材料高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蒋敏秦高梧张德良刘杨金剑锋张玉宝茹红强王建军贺翔赵晓丽任玉平关录奎

一等奖

理论引领、多方协同”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鹏田鹏颖孙涛董蕾等

一等奖

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康玉梅贾蓬王述红陈猛赵文程云虹李慎刚陈百玲李鑫樊赟赟

一等奖

基于“全域培养”理念的新文科模式建设探索与实践

文法学院

杜宝贵张平李丹陈玉芬江妍萱

一等奖

人文社科与工程科技交叉融合下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孙雷顾晓薇胥孝川赵鑫包妮莎邱景平

一等奖

无机化学课堂新教与学模式建设

理学院

张霞韩义德徐君莉徐燕王赟桑晓光

二等奖

基于理工科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课程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大视野”素质提升系讲座人文选修课建设为例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

丁义浩朱志良闫研李晨王刚史鉴杨明刘颖慧王延邦

二等奖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丁桦赵宪明祖国胤高彩茹彭良贵唐正友刘越班春燕李英龙高秀华

二等奖

基于“三师”“三业”“三法”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法学院

李丹杜宝贵陈玉芬贾建锋黄晓颖朱翠兰江妍萱

二等奖

践行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高端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软件学院

程维姜琳颖宋航于海石凯张骁

二等奖

自动化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林刘建昌潘峰陈东岳王姝林明秀常玉清薛定宇关守平何大阔谭树彬王洪峰张羽张伟宏郑泽萍

二等奖

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践

理学院

王旗公卫江刘静张德安崔晶磊朱盼盼朱雨莲

二等奖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鲍玉斌杨金柱张莉李诺孙思宇聂国东梁媛张力航张天成刘佳良张立立

二等奖

面向体验式学习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学生指导服务中心

刘云飞张小诗程宏吴政新田冠仁顾硕孙欣然李思洋武琳方静譞梁媛高歌宋晓艳

二等奖

新兴技术范式下基于OBE理念的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顾晓薇胥孝川王青

二等奖

创业先锋班——以“专创融合模块教学行动为先”为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新创业学院

孙秋野黄晓颖黄达张立志吕宏岩王刚贾建锋张青敏

二等奖

育体育人”推动高校足球专项课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部

金刚

二等奖

四位一体”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平台和内容贯通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邓庆绪刘晨张立立鲍玉斌王彤侯帅李传文刘学王璐刘佳良陈郭成刘思宇郭崇双

二等奖

立足长远谋求创新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华李鸿儒肖平肖军司维张莹张伟宏胡志远刘一李景宏尹光明张羽陈姝雨杨楠周子俨

二等奖

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学英语课程分类教学改革与实践

外国语学院

李欣王勃然王立婷芦卉艳姜雪杨柏艳王雪丽高志英赵越宋岩李韬曲抒阳

二等奖

一流大学音乐类专业区域特色型、实践创新型、成果导向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艺术学院

李晓迪张燕楠霍楷张杨于彤魏巍赵丹丹

二等奖

教师队伍结构升级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丽颖田鹏颖任鹏张志元曹洪滔边水燕董蕾周莉

二等奖

学科融合”程序设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彬高克宁赵长宽柳秀梅张昱李封那俊高岩于戈陈默鲍玉斌杨金柱

二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多元协同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玉涛谢植高宏亮战明张玖吕伍胡振伟阳剑赵树茂王琦梅国晖李晶皎孟红记何庆张传义杨钢张华次英张亚男孟凡利孟琭李晋胡海峰吕日清刘文红

苑振宇闫爱云王爱侠李雪刚

二等奖

面向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土木类人才工程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陈猛王述红康玉梅贾蓬赵文程云虹李鑫乔丽苹林萱

二等奖

工程图学类课程强化过程评价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李小号马明旭黄英孙少妮赵薇赵群超张闻雷王娜陈亚哲张振伟

二等奖

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成东贾子熙张云洲王斐房立金纪鹏闻时光王军义姜杨迟剑宁王帅李宠冯德慧

二等奖

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丁山张石王明全李大宇鲍喜荣佘黎煌

二等奖

基于OBE理念的《采矿学》国家一流金课建设与实践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青顾晓薇胥孝川陈庆凯李元辉孙效玉张伟峰

二等奖

《创客实战训练营》——面向“专创融合”的创新实践一流课程建设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韩鹏张淑梅李岩顾德英柳彬德杨茉王聪

二等奖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跨文化高素质日语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外国语学院

王秋菊马小力李宗鹏毕克寒王岩陈永岐林荫孔宁李帅郭晓颖赵艺

二等奖

生物工程专业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刘佩勇崔振波亓红强曹成有汪冰黄学石丁辰刘弘光姜楠王惠强

二等奖

跨校联合教学模式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江河建筑学院

高雁鹏修春亮刘生军李洋崔俏李莎莎

二等奖

工程创新能力导向的土木类实践育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述红贾蓬陈猛康玉梅赵文程云虹李艺乔丽苹赵永张晓德李嘉祥杨百存

二等奖

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赵越齐林鲍楠王之琼李建华孝大宇孙航郝丽玲张轶孔谧







东北大学2018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

获奖等级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姓名

特等奖

双师资双课堂、双领域双能力、个性化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软件学院

朱志良、程维、王瑞平、姜琳颖、韩春燕、于海、关洋、张骁、徐剑、高天寒

特等奖

深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引领多元化、国际化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薛定宇、潘峰、王浩然、陈东岳、王骄、林明秀

特等奖

大学数学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理学院

宋叔尼、陆小军、孙艳蕊、杨中兵、张国伟、袁媛、刘静宜、韩海燕、孔庆海、韩志涛、沈海龙、周娟、钱若云、郭阳、郑连伟、张雪、阎家斌、孙涛、张薇、邵新慧、常桂松、徐晨、吴剑

特等奖

基于数字化建模与仿真的机械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朱立达、巩亚东、史家顺、原所先、于天彪

特等奖

适应行业绿色智能化发展“冶金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冶金学院

朱苗勇、杜涛、杨澈、储满生、王兆文、娄太平

一等奖

非工科专业教育认证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

朱志良、沈峰满、徐林、孙萍、宋叔尼、李鸿儒、王健、张霞、黄琳、卜馨、胡忠武、籍亚玲、邵新慧、李丹、谷会敏、朱春红、黄晶、柴静蕊、贾丽君

一等奖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软件学院

王兴伟、于瑞云、朱志良、李丹程、任涛、陈东明、张爽、韩春燕、代钰、高天寒、宋杰、谭振华、郭贵冰、刘莹、赵建喆、巩斯瑶、郑鑫、王瑞平、周福才、马连博、刘国奇、徐剑、毛克明、姜琳颖、李昕、刘园、王爽、张伟、张明卫、刘益先、邓卓夫、毕佳、崔晓莉、李妲、宫晓莉

一等奖

服务于机器人领域创新人才需求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成东、张云洲、贾子熙、薛定宇、王斐、赵姝颖、陈大力、闻时光、纪鹏、房立金、方正、姜杨、楚好、王帅、于晓升、迟剑宁

一等奖

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赛、创、研、学创新示范竞赛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学院

霍楷、张燕楠、周宏蕊、李宇峰、谷会敏、汤常鸣

一等奖

以建设新形态MOOC版教材为核心的立体化系列教材建设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罗忠、王菲、郝丽娜、胡明、房立金、程红太、马树军、于清文、鄂晓宇

一等奖

嵌入ACCA资格认证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工商管理学院

袁知柱、孙新波、马钦海、许波、周黎明、王艳辉、郭芳

一等奖

面向通识教育的人文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

籍亚玲、朱志良、滕超、吴海娜等人文课教师

一等奖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电工电子实训》课程全过程改革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鸿儒、鲍艳、肖平、杨华、吴传平、贾旭、张羽、梁岩、王泓潇、司维、张莹、陈姝雨、梁雪

一等奖

基于新工科建设面向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鲍玉斌、张立立、刘晨、王彤、侯帅、刘佳良、栾峰、王明全、李大宇、尹国成

一等奖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综合改革

理学院

王旗、刘静、程显中、高茜、张德安、胡广兴、朱盼盼、朱雨莲

一等奖

东北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莉、高青、汪洋、崔盼盼、王冬梅

一等奖

基于云平台的“全程导师制”动态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文法学院

杜宝贵、陈玉芬、江妍萱、冷秀丽、刘武

一等奖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植、王玉涛、吕伍、李晶皎、高宏亮、张羽、胡振伟、郭路佳、赵树茂、战明、孟红记、张伟宏、梅国晖、杨钢、张华、张传义、梁岩、何庆、阳剑、张玖、闫爱云、王爱侠

一等奖

面向新工科的分层递进本硕贯通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林、刘建昌、关守平、李鸿儒、王建辉、潘峰、陈东岳、常玉清、王姝、张羽、郭路佳、杨岑

一等奖

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全方位培养创新型人才

理学院

陈明丽、于永丽、杨春光、于永亮、陈旭伟、徐章润、徐烨、赵爽、杨婷、刘梅英、王月、王建华

一等奖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秦皇岛分校

王斌、张淑梅、魏永涛、柳彬德、罗国锋、郜启飞、杨茉

一等奖

基于“课堂-实验-夏令营-项目-竞赛-创业”六维联动的新工科育人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郭军、张斌、鲍玉斌、于亚新、高岩、陈刚、宋航、刘晨、侯帅、张立立、王彤、吴宏林

一等奖

公共基础课大班型教学班混合教学实践

理学院

陈肖慧、张莉、代雪峰、张莲莲、崔晶磊、张建锋、王强、吴海娜

一等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祖国胤、丁桦、蔡明晖、彭良贵、孙伟

二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345”创新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创新创业学院

张立志、王刚、贾建锋、朱翠兰、王世远、王平、黄晓颖、钱祎琳

二等奖

基于胜任特征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学院

贾建锋、张立志、王刚、黄晓颖、朱翠兰、王世远、王平、逄锐、张青敏、钱祎琳、吕宏岩

二等奖

基于项目学习(PBL)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外国语学院

王勃然、赵雯、李欣、宋岩、王立婷、卢卉艳、刘丽欣、郝丽霞、杨柏艳、姜雪、高志英、霍颖、赵黎明

二等奖

秉承精英人才教育理念,依托控制科学一流学科,构建拔尖人才培养平台-“树梁计划”郎世俊自动化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潘峰、李鸿儒、孙秋野、陈东岳、薛定宇、徐林、杨华、郭路佳、张伟宏、郑泽萍、杨岑

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提高育人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书生、张雷、张晓红、王文慧、范芙蓉、于洪波、韩雪冰

二等奖

以产教深度融合为驱动的复合型现代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冶金学院

刘承军、姜茂发、赵青、孙丽枫、张波、史培阳、闵义、亓捷

二等奖

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分类培养探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车德福、韩跃新、王立慧、刘婉婷、林萱、贾丽君、郝玉玲

二等奖

深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创新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课程教学培养卓越本科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彭良贵、丁桦、赵宪明

二等奖

以提升本科生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金双、李凤云、张昱、柳秀梅、李封、赵长宽、焦明海、徐彬、李婕

二等奖

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建设研究与实践

工商管理学院

郭伏、金海哲、张翠华、冯国奇、张吉善、张川、王海英

二等奖

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刘佩勇、亓红强、崔振波、曹成有、丁辰、黄学石、汪冰、刘弘光、姜楠

二等奖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凡、陈红兵、王健、朱春艳、陈佳、程海东、吴俊杰

二等奖

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类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康玉梅、陈猛、王述红、赵文、程云虹、陈百玲、李慎刚、樊赟赟、李鑫

二等奖

校企融合、平台支撑、科研引领、基地提升”土木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述红、陈猛、李艺、康玉梅、贾蓬、乔丽苹、沙成满、李诺、李嘉祥、张晓德

二等奖

冬季运动项目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究

体育部

逯明智、关荣鑫、杨譞、厉中山、毛羽鹏

二等奖

基于“问题研讨式”专题教学法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改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于春玲、田鹏颖、赵浚、李光莉、张振芝、田雪飞、曾薇

二等奖

加强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建设,带动教学改革及教育创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晶皎、李贞妮、王爱侠、闫爱云、赵丽红

二等奖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软件学院

李丹程、李奇、孟婷婷、韩春燕、那俊、马犇、杨广明、于海、石凯、宮晓莉

二等奖

双一流”背景下校企合作生物医学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姜永生、齐林、孝大宇、张立、徐礼胜、陈硕、王之琼、王丹丹

二等奖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与口译能力培养研究

外国语学院

邓建华、李洋、刘卓、高璐璐、张金玲、王楠、任蕊

二等奖

个性化&多元化——结合学生兴趣和计算机人才需求的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天成、鲍玉斌、信俊昌、聂铁铮、聂国东、刘晨、张莉、张立立、刘佳良、孙思宇、李诺

二等奖

节能减排助推工业绿色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冶金学院

杜涛、岳强、叶竹、王鹤鸣、韩宗伟、李国军、孙文强

二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公共基础课多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肖军、刘晓志、李丹、杨楠、李世平、吴春俐、孟令军、孙静

二等奖

《医学信息学》教材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赵越、王之琼、崔笑宇、徐礼胜、李建华、张静淑、信俊昌、蒋芳芳

二等奖

互联网+”多层次跨学科的电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成效

秦皇岛分校

魏永涛、段洪君、赵强、高原、孙文义、任良超、邱新芸、沙晓鹏、李秋明

二等奖

材料成型机械设备”课程虚拟实践教学应用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彩茹、张福波、丁桦

二等奖

基于互动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平、何立子、刘晓涛、李磊、石路

二等奖

东北大学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评价与干预研究

体育部

孙玉宁、韩冰、王一鸣、毛羽鹏、马啸飞






东北大学2016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9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着力建设先进的机械工程实践实训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强化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巩亚东、于天彪、张耀满、赵春雨、谭学飞等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

基于竞赛创新驱动型的国际化、竞争式和危机感设计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霍楷、李宇峰、汤常鸣

艺术学院

3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青、顾晓薇、邱景平、陈庆凯、赵兴东、杨天鸿、张春明、丁航行、胥孝川、刘婉婷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4

多层次-立体化-递进式”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谢植、王玉涛、赵勇、李新光、高宏亮、杨为民、吕伍、张伟宏、郑泽萍、孟红、记战明、梅国晖、杨钢、王琦、张华、张传、义次英、胡振伟、孟琭梁、岩何庆、胡海峰、李晋、吕日清、赵树茂、阳剑、张亚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5

开拓•创新•推广:以国家级精品教材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化系列教材建设

薛定宇、潘峰、陈大力、崔建江、王浩然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6

以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徐林、李鸿儒、关守平、杨英华、陈春华、潘峰、袁平、梁岩、张伟宏、郑泽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

公共基础课中MOOCS教学模式的探索

陈肖慧、张莉、张莲莲、崔晶磊、吴海娜

理学院

8

众创式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孙新波、张立志、刘军、贾建锋、易平涛、朱春红、陈桂云、郭莉、刘洋、李亚宁

工商管理学

院创新创业学院

9

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特征与绩效

贾建锋、孙新波、赵希男、马钦海、唐贵瑶

工商管理学院

一等奖(12项)

1

基于卓越计划的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

刘越、张雅静、辛啓斌、丁桦、刘兴刚、王琳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采矿工程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与实践

杨天鸿、车德福、孙效玉、柳小波、张春明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岩石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朱万成、刘洪磊、于庆磊、张鹏海、魏晨慧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4

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杜宝贵、陈玉芬、冷秀丽、刘武、杨雷

文法学院

5

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鸿儒、张羽、潘峰、陈大力、鲍艳、张伟宏、郭路佳、王彦婷、吴传平、梁岩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6

基于阶梯式个性化定制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吴成东、张云洲、贾同、陈东岳、赵姝颖、陈大力、闻时光、纪鹏、贾子熙、王斐、于晓升、楚好、王晓哲、林明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工业工程优势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郭伏、张翠华、张吉善、张川、金海哲

工商管理学院

8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教材

高克宁、李金双、赵长宽、柳秀梅、徐彬

计算中心

9

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提高大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教学实践改革

刘承军、孙丽枫、张波、赵青、姜茂发

冶金学院

10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CDIO教育模式的开放实验规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鲍玉斌、张立立、李大宇、王彤、侯帅、刘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建设“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培育创新创业有生力量

张立志、王琪、朱翠兰、黄晓颖、王世远、罗玲玲

创新创业学院

12

面向智慧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赵雯、王勃然、卢卉艳、王立婷、武芳芳

外国语学院

二等奖(28项)

1

生物工程专业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佩勇、王占友、亓红强、曹成有、姜楠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2

材料成形设备教材建设与招募式培养素质的实践

高彩茹、丁桦、张福波、邱以清、花福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材料成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张雅静、刘越、王琳琳、时贵安、郭廷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选矿数学模型》教材建设

王泽红、陈晓龙、袁致涛、于福家、李丽匣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5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构筑一流土木学科实践教学基地

王述红、梁力、康玉梅、郝玉玲、冯阳飞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品读教学方法实践

田鹏颖、周莉、史鉴、段炼、任鹏、曾薇、张雷、程海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

7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主题化模式构建

周莉、闫妍、曹洪滔、张志元、刘海军

马克思主义学院

8

基于多维互动模式下的市政学课程建设研究

王颖、杜宝贵、耿国阶、张晓杰

文法学院

9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李丹、张晓杰、孙萍、杜宝贵、王颖

文法学院

10

翻转课堂+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改革

隋军、牟瑞瑾、赵凯、赵进华、齐宁

文法学院

11

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电工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肖军、刘晓志、李丹、胡志远、杨华、杨楠、李世平、吴春俐、孟令军、孙静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建新电工电子实验平台,育多层次人才创新能力

杨华、张伟宏、孟丽君、肖平、张莹、肖军、李景宏、杨楠、尹光明、张立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深化公共数学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宋叔尼、孙艳蕊、陆小军、阎家斌、张国伟

理学院

14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及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孙艳蕊、杨中兵、孔庆海、韩志涛、宋叔尼

理学院

15

大学物理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

耿平、崔晶磊、王强、吴海娜、陈肖慧

理学院

16

化学系列教材建设之一——“结构化学”教材的建设与实践

王军

理学院

17

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国家精品课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宝森

工商管理学院

18

理工科国际化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赵越、王之琼、崔笑宇、马贺、教立营、王丹丹、孔谧、袁俊、王帅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9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改革实践

李金双、张昱、李凤云、李封、赵长宽

计算中心

20

多相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工程学课程体系建设

张廷安、豆志河、刘燕、吕国志、赵秋月

冶金学院

21

引进国外优势教学资源,建设冶金工程一流学科

杨洪英、金哲男、佟琳琳、陈国宝、肖发新、杨澈

冶金学院

22

面向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电子信息类本科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改革与实践

张石、王明全、李大宇、栾峰、佘黎煌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从基础训练到工程实践--高素质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天成、冷芳玲、鲍玉斌、刘小峰、董晓梅、赵志滨、李芳芳、寇月、李晓华、谷峪、冯时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丹、程韩、春燕、孟婷婷、刘春风、赵建喆

软件学院

25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梁青、张锐锋、杨海东、解欣、贺天麟、张士文

体育部

26

网球运动教程

姜晓宏、曹冰、回军

体育部

27

液压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实践

宋锦春、林君哲、韩学军、王长周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8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MOOC建设与应用研究

罗忠、郝丽娜、房立金、胡明、马树军、程红太、王菲、鄂晓宇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东北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序号

成果名称

负责人

完成人

完成单位

获奖等级

1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涵建设与实践

耿平

陈肖慧、王强、杜安、赵国俭、崔晶磊、张建锋、张莲莲、杨玉玲、宋根宗、程显中、易光宇、张莉、代雪峰、徐丽红、吴海娜、张敬飞

理学院

特等

2

面向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朱志良

程维、于瑞云、王瑞平、韩春燕、李丹程、黄利萍、姜琳颖、梁国丰、张东冬、那俊、毛克明、刘洪娟、刘益先

软件学院

特等

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建设与实践

刘建昌

李鸿儒、张斌、陈思远、石昌远、吴成东、郑泽萍、辛德麟、姚羽、孙秋野、肖军、常玉清、鲍玉斌、王玉涛、付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特等

4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实践

刘常升

沈峰满、邸馗、吴镝、王宁、丁义浩、张玉宝、张立志、王峰

教务处

特等

5

以高水平科研为支撑,着力打造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与平台,全面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张义民

于天彪、邸馗、陈培媛、赵颖、蔺增、罗忠、叶大勇、周淑文、朱立达、李常有、林君哲、闫玉涛、李小号、赵春雨

机械学院

特等

6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专业“产学研联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实践研究

孙新波

马钦海、曲庆武、刘艳萍、赵红梅、朱茂龙、严志刚、张靖慧、许慧敏、贾建锋、苑莹、俞竹超、刘烨、周黎明、金海哲
、温一冰

工商管理学院

特等

7

土木工程专业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贾蓬

赵文、李慎刚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特等

8

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刘钊

杜宝贵、刘武、娄成武、陈玉芬、王学工、孟繁元、王作宝、冷秀丽

文法学院

特等

9

适应冶金工程专业发展需求,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

孙丽枫

刘承军、史培阳、闵义、张波

材料与冶金学院

特等

10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大学生创新训练育人体系,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

张立志

王平、黄晓颖、朱翠兰、王世远

学生创新中心

特等

11

多元普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邸馗

陈文娇、孙思萌、籍亚玲、吴镝

教务处

一等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复合式考试评价方法探索与实践

周莉

任鹏、朱丽颖、边水燕、曾薇、曹洪滔、张志元

文法学院

一等

13

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忠

王菲、鄂晓宇、郝立娜、胡明、房立金

机械学院

一等

14

基于“学生中心”与网络平台的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彦博

韩颖、郭德仁、阚双、魏星

工商管理学院

一等

15

依托《保险理财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苑莹

黄玮强、李亚宁陆、阳

工商管理学院

一等

16

构建以团队为核心的创新实践体系、全面提升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吴成东

张云洲、陈东岳、张石、薛定宇、赵姝颖、纪鹏、贾同、陈大力、贾子熙、林明秀、王斐、王晓哲、闻时光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等

17

东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应加强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研究

张锐锋

张亚慧、张跃敏

体育部

一等

18

构建科学的竞赛训练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顾德英

马淑华、汪晋宽、王凤文、赵一丁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等

1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

张斌

鲍玉斌、王嘉、郭楠、张天成、寇月、姚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一等

20

适应冶金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张廷安

刘燕、牛丽萍、赵秋月、豆志河、吕国志、魏星

材料与冶金学院

一等

21

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创新型人才

张雅静

刘越、王琳琳、左丽静、吴琴

材料与冶金学院

一等

2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精品课程建设

祖国胤

丁桦、李英龙、任玉平、李慧莉

材料与冶金学院

一等

23

基于创新平台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霍楷


艺术学院

一等

24

土木工程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实践

王述红

李慎刚、张锋春、冯阳飞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一等

25

以输出为导向的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董革非

刘卓、姜蕾、张有军

外国语学院

一等

26

以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支持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与评价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金双

黄卫祖、张昱、焦明海、敖志广、郭志、张松

计算中心

一等

27

本科培养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研究与实践

沈峰满

徐林、胡忠武、黄晶、陈玉芬、王瑞萍、赵红梅、侯秀奇、陈思远、陈培媛、谢鹏飞、曹晓明

教务处

一等

28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姜永生

齐守良、王丹丹、王之琼、鲍楠

中荷学院

一等

29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改革

宋叔尼

阎家斌、孙艳蕊、陆小军、刘静宜、张雪

理学院

二等

30

中国化的工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

杜涛

陆钟武、曹克颖、岳强、高成康、王鹤鸣、刘丽影

材料与冶金学院

二等

31

《钢琴艺术及名著欣赏》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黄岑

曹进、尤里

艺术学院

二等

32

以“本科教学工程”为引领深化羽毛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明

曹盛民、张锐锋、梁青、姜晓宏

体育部

二等

33

《文化管理学》教学内容优化与方法改革研究

李丹

孙萍、杜宝贵、张晓杰

文法学院

二等

34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材料成型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梅瑞斌

包立、齐西伟、李明亚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二等

35

基于移动终端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及应用

陈秉塬

林宏彬、陈颖颖、赵婷、王晓滨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二等

36

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爽


软件学院

二等

37

创新型、应用型嵌入式系统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张石

佘黎煌、鲍喜荣、王明全、李大宇、丁山、闻绍飞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

38

《材料成型力学》课程的全方位改革与实践

王平

丁桦、刘晓涛、石路

材料与冶金学院

二等

39

建构研究性的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丁桦

石路、唐正友、李英龙、崔光洙

材料与冶金学院

二等

40

新时期德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姜峰

王黎、红祁心、张莹、王松

外国语学院

二等

41

依托中日韩合作项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王岩

李宗鹏、王秋菊、毕克寒、马小力

外国语学院

二等

42

《城市设计概论》教材建设

孙贺

陈沈、陈颖

江河建筑学院

二等

4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立学生激励机制的探索

段炼

李正鸿、金钟哲、樊丽明、于桂荣

文法学院

二等

44

推动辅导员人文素质选修课建设,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平台

王辉

韩磊、马天威、李晓璐

学生工作处

二等

45

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刘佩勇

曹成有、孙彩霞、李黎明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二等

46

基于胜任特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贾建锋

孙新波、许慧敏、严志刚、赵红梅

工商管理学院

二等

47

以能力为导向的全过程、多形式考试改革与实践研究

周黎明

赵红梅、袁知柱、杨光、兰博

工商管理学院

二等

48

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改革、建设适合创新人
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李鸿儒

张石、张云洲、张伟宏、张羽、潘峰、肖军、鲍艳、孙艳梁雪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

49

基于PBL的计算机辅助采矿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郑贵平

徐帅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二等

50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张燕楠

邓建华、王淑芳、李欣、冯溢

外国语学院

二等

51

以体质健康测试引领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

陈松

陈家鸣、贺天麟、张亚慧

体育部

二等

52

深化高校国防生认知雷锋精神的教育实践研究

刘云飞

孙贺、张凤、王莹

国防教育学院

二等

53

社会网络条件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及实践

高克宁

赵长宽、李封、徐彬、张昱、李捷、李金双、柳秀梅、张恩德、黄卫祖、于戈

计算中心

二等

54

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C语言“4S”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

宋欣

陈艳军、王岩、朱世敏、胡曦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二等

5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张皓

刘青瑞、陈阳、季长生、程美华、武琳、曲慧东

学生指导服务中心

二等





东北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成果奖项目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奖级

1

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朱志良、于瑞云、韩春燕、韩冬梅、陈欢、崔晓莉、李妲、李媚、宋杰、高天寒、谭振华、尹楠

软件学院

特等奖

2

钢铁冶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姜茂发、罗志国、邹宗树、储满生、刘承军、茹家胜

材料与冶金学院

特等奖

3

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视频公开课建设研究与实践

孙新波

工商管理学院

特等奖

4

基于网络支撑平台的高校资源共享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克宁、李金双、柳秀梅、黄卫祖、易秀双

计算中心

特等奖

5

以质量为核心,建设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赵雯、王勃然、郝丽霞、卢卉艳、王立婷、刘丽欣、刘春阳、韩宏丽、姜蕾、武芳芳、姜雪、霍颖、姚进

外国语学院

特等奖

6

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刘建昌、薛定宇、徐林、李鸿儒、王建辉、张云洲、潘峰、关守平、周玮、张伟宏、陈思远

信息学院

特等奖

7

依托“四节”构建普惠性、递进式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张立志、王刚

学生创新中心

特等奖

8

矿业类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魏德洲、顾晓薇、王青、任凤玉、王泽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特等奖

9

构建文科类本科类“全程导师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杜宝贵、陈玉芬、冷秀丽、高洪成、隋立民

文法学院

特等奖

10

完善本科培养计划、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沈峰满、胡忠武、刘常升、徐林、黄晶、曹晓明、赵红梅、侯秀奇、陈玉芬、曹殿民、胡光顺、庞丹、柴净蕊、王瑞平、郝玉玲、王丹丹、袁俊、曹进、胡宛慧、赵翀阳、梁成、林宣、李诺、谢鹏飞、杨澈、胡玉仁、陶云、陈培媛、赵颖、孙颖、张伟宏、陈思远、狄洛薇、商淼、郑泽萍、辛德麟、杨光、张靖慧、王冬梅、孙玉杰、魏嵩宸、冷秀丽、鄂丽华、贺天麟、曹盛民

教务处、各学院(部、中心)教学办

特等奖

11

地学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巩恩普、黄菲、姚玉增、关长庆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一等奖

1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邸馗、孟丽君、林海洋、夏晓丹

教务处

一等奖

13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李鸿儒、张云洲、张伟宏、潘峰、鲍艳、张羽、梁岩、孙艳、张立立

信息学院

一等奖

14

校所合作协同创新培养科技英才的机制探索与实践

张廷安、蒋敏、刘常升、巩恩普、谢鹏飞、王磊、贺翔、杨澈

材料与冶金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

一等奖

15

引进国外资源,产学研结合,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提升就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赵越、姜永生、王之琼、孔谧、王帅、王丹丹、袁俊

中荷学院

一等奖

16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孙红春、谢里阳、李佳、林贵瑜、李沈、赵飞、韩明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一等奖

17

基于理工科背景的“外语+X”模式日语课程群建设

王秋菊、王岩、毕克寒、李宗鹏、李帅

外国语学院

一等奖

18

大学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开发与实践

赵长宽、徐彬、李封、张昱、张恩德

计算中心

一等奖

19

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巩云鹏、原所先、陈述平、王长周、陈培媛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一等奖

20

通过开放性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研究

杜安、王帅、邸馗、孟丽君、王旗、夏晓丹、林海洋

理学院

一等奖

21

《采矿学》教材建设(教材)

王青、任凤玉、顾晓薇、陈庆凯、郑贵平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一等奖

22

东北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编排规范化管理研究与打印查询系统开发

徐林、黄晶、关守平、胡忠武、吴俊新、沈峰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等奖

23

人因工程学精品课程建设

郭伏

工商管理学院

一等奖

24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六步悟式教学法”

张琨

秦皇岛分校

一等奖

25

以国家级精品课为引领的北方高校--区域特色冰上课研究与实践

高明、侴丽萍、陈松、陈家鸣、贺天麟

体育部

一等奖

26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刘钊、杜宝贵、娄成武、李坚、孟繁元、冷秀丽、郭振中、王学工

文法学院

一等奖

27

本科一年级教学质量跟踪、调查与研究

张凤鹏、曹殿民、庞丹、胡光顺、柴静蕊

基础学院

一等奖

28

以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

黄卫祖、李金双、焦明海、翟莹莹、李凤云、薛丽芳、陈洪军、郭志、景清武

计算中心

一等奖

29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与研究

张霞、徐烨、刘晓霞、王军、徐君莉、于永丽、桑晓光

理学院

二等奖

30

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祖国胤、丁桦、任玉平、李慧莉、李英龙

材料与冶金学院

二等奖

31

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创新

闻绍飞、孟丽君、李宁、杨林、肖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32

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康玉梅、赵文、程云虹、宋建、樊赟赟、陈百玲、陈猛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二等奖

33

全英文授课在课程《软件工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张爽

软件学院

二等奖

34

寓研于教,探索本科研究型教学新模式

周玮、刘建昌、关守平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35

产学研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姜永生、赵越、康雁、王丹丹、王之琼、鲍楠、齐守良

中荷学院

二等奖

36

机械基础课“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黄英、孙少妮、刘莹、陈述平、李小号、马明旭、赵群超、肖平阳、赵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二等奖

37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的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吴成东、张云洲、陈东岳、纪鹏、贾子熙、贾同、林明秀、王斐、王晓哲、楚好、闻时光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38

构建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曹克颖、刘士卿、于瑞云、张晓川、肖丽姝、杨红、刘常升

教务处

二等奖

39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袁静波、王和兴、宋欣、程绍辉、方淼

秦皇岛分校

二等奖

40

跨学科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

张锐锋、姜永生张跃敏、徐礼胜、曹盛民

体育部、中荷学院

二等奖

4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结构设计竞赛活动相结合的探索及实践

梁力、樊赟赟、宋建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二等奖

42

整合课堂与实践教学、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材料成形力学课教学效果

王平、丁桦、赵志浩、刘晓涛、崔建忠

材料与冶金学院

二等奖

4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系列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材)

薛定宇、潘峰、陈大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44

《基础英语》批判思辨与创新实践的教学范式研究

李洋、刘卓、邓建华、侯秀奇、高璐璐、程丹、马艳红、张金玲

外国语学院

二等奖

45

材料类专业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

张雅静、王琳琳

材料与冶金学院

二等奖

46

基于胜任特征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

贾建锋、孙新波、马钦海、赵希男、初青松、关志民、许慧敏、赵红梅

工商管理学院

二等奖

47

《工业通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林秀丽、陈宝智、毛宁、郭尹亮、常德强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二等奖

48

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赵兴宏、陈兴华、张振芝、李光莉、田雪飞、徐晓宁、吕富媛

文法学院

二等奖

49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

孙艳蕊、阎家斌、宋叔尼、呼阳、陆小军、王洪曾

理学院

二等奖

50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混合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谭树彬、刘建昌、钱晓龙、崔建江、张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51

商科大学生的企业伦理教育:理念、困境与对策

王宝森

工商管理学院

二等奖

52

竞赛推进设计创新之教学实践研究

霍楷

艺术学院

二等奖

53

新时期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刘玉英、党晖、李立辉、房晶、刘春、徐景益、徐晓博

外国语学院

二等奖

54

05方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

周立斌、王希艳、卢忠民

秦皇岛分校

二等奖

55

构建特色素质课内容体系实现体育课教学五大目标

姜大庆、吴楠、薛英杰、徐策

秦皇岛分校

二等奖





东北大学2010年教学成果奖项目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项目组成员

1

矿业类研究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特等奖

魏德洲赵文邢军黄菲朱一民姚玉增

2

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特等奖

吴成东张石张云洲薛定宇赵姝颖纪鹏贾子熙陈东岳楚好贾同

3

完善本科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特等奖

沈峰满胡忠武刘常升吴镝孙思萌曹晓明黄晶杨红

4

拓展数学建模素质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特等奖

宋叔尼王琪孙艳蕊崔建江孟丽君王平韩铁民

5

材料与冶金类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等奖

朱苗勇张廷安谢鹏飞王梅丁桦蒋敏

6

软件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等奖

朱志良李丹程黄利萍那俊刘莹吴辰铌张爽王蓓蕾刘益先韩春燕姜琳颖代钰石凯陈默

7

在大学新生中建立“学长辅学”教育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特等奖

徐峰王纯武黄琳刘云飞曲佳王业焦飞

8

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就

特等奖

金启军赵雯刁力人刘玉英王秋菊侯秀奇卢卉艳王勃然马明韩忠军姜茂发

9

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机制探索与实践

特等奖

汪晋宽王金玲王雷震张淑梅王凤文
白秋果刘群柳彬德王斌王晓敏齐西伟周秀艳温旭东

10

以国家精品课程引领质量工程立体化建设

一等奖

薛定宇潘峰陈大力崔建江

11

以项目为载体,学研产医结合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姜永生康雁赵越王帅王丹丹李建华
王之琼鲍楠袁俊

12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突出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邸馗吴成东张石张云洲孟丽君夏晓丹林海洋钱晓龙王明顺王伟鄂晓宇

13

加强液压课程质量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宋锦春张志伟周恩涛丛恒斌周生浩
王长周林君哲

14

坚持教学改革强化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耿平陈肖慧宋根宗王强崔晶磊

15

加强网络文化教育,打造立德树人新阵地

一等奖

孙雷刘海龙张皓姜宇飞曾觉吾李家祥孙坤黄河杨薇薇

16

《材料表面新技术》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创新

一等奖

陈岁元梁京张滨刘常升郑毅然
SamZhang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邱秀华金钟哲李正鸿樊丽明于桂荣

18

现代陶瓷艺术欣赏与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王峰周淼扬帆曹殿民张凤杨红庞丹杨松牛东方孙晓枫肖丽姝

19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多元化全过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徐林关守平张羽张平张伟宏赵静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周莉范国庆朱丽颖边水燕曾薇任鹏
曹洪滔孙家学熊晓梅孙雷杨建春

21

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等奖

孙艳蕊宋叔尼张国伟张薇杨中兵邵新慧张京谢崇远孔庆海付连魁

22

针对新生特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张凤鹏曹殿民王纯武庞丹黄琳胡光顺叶延军柴静蕊沈峰满

23

国际合作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赵越姜永生孔谧王帅张天竹王之琼

24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体验式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丁战马钦海关志民张吉善戚桂清

25

基于3D动漫的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一等奖

齐西伟丁斌任嵘嵘王彪郭瑞

26

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等奖

冉永红苏剑光

27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研究实践

二等奖

孙红春谢里阳李佳林贵瑜赵飞韩明

28

基于BB网络辅助教学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体系建设

二等奖

曹克颖刘士卿罗忠张晓川肖丽姝冷秀丽梁国丰赵翀阳商淼

29

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二等奖

黄菲姚玉增关长庆

30

东北大学CBL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二等奖

黄卫祖李金双陈洪军张美安赵雯

31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二等奖

罗忠柳洪义王菲张建成郝丽娜胡明

32

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与应用

二等奖

霍楷

33

创新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二等奖

王海涛张平陈玉芬冷秀丽孙宏伟高青

34

突出地域特色,加强滑雪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二等奖

逯明智陈家鸣高明关荣鑫杨譞

35

复合型实用性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杨广明陈东明于瑞云高天寒谭振华
程维杨巍徐剑王爽王学毅马毅
宋经平朱潜梁国丰

36

英汉口译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刘卓任蕊侯秀奇邓建华张金玲王楠
李洋高璐璐

37

模拟项目管理现场,实现项目管理临床”─《项目管理》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孙新波戢守峰姜艳萍卢纪华张吉善
尤天慧于春海俞竹超喻海飞黄训江

38

体育网上选课系统、体能测试预约系统

二等奖

张锐锋曹盛民黄卫祖贺天麟肖丽姝

39

继续教育办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颜云辉卢俊杰庞洪江陈国秋王志蓬

4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刘静杜安赵涛娄晓燕王旗

4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赵兴宏赵振芝李光莉陈兴华吕富媛
徐晓宁田雪飞

42

推进研究性教育,搞好精品课程建设

二等奖

丁桦朱伏先李艳梅刘彦春高秀华

43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二等奖

刘纪红孙宇舸王旭叶柠田亚男

44

强化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等奖

王娟祝群喜盛娟李飞宋欣高齐新
王薇张斌朱世敏

45

通识教育理念关照下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高级英语”课程框架的结构

二等奖

丁秀芹高丹薇

46

高校本科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等奖

蒋学英秦洁王慧元王斌郭丽楠任玥

47

非管理类《企业经济管理》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二等奖

王宝森刘军刘汝萍王恕王世权陈桂云高聪

48

12分钟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果分析

二等奖

曹盛民张锐锋张跃敏肖丽姝

49

研究性合作式学习模式──本科生《管理心理学》教学改革

二等奖

姜华高媛张景振叶涛王亚磊

50

本科生课外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张丽峰周立斌邹振栋张亚辉王庆刘玉川王素欣贾卫萍

51

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常友玲武涛仲旭






东北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奖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主要完成人

完成单位

特等奖

1

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

张石

姜茂发沈峰满刘建昌吴成东余强刘常升邸魁王永军李景华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务处

2

特色自动化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刘建昌

王福利吴成东徐林潘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冶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翟玉春

沈峰满厉英陈文娇孙杨

材料与冶金学院

4

面向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自动化专业教材体系的研究

汪晋宽

马淑华赵一丁顾德英王凤文

秦皇岛分校

5

采矿学国家精品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王青

顾晓薇陈庆凯邱景平韩志勇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6

将国外优秀教学资源引进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姜茂发

朱志良高晓兴李丹程黄利萍

软件工程学院

7

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建设机械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巩云鹏

孙志礼陈良玉孙德志修士超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8

理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巩亚东

张书鸿王东红曹进姜亦亭

艺术学院

9

研究型大学本科基础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钟田丽

张凤鹏王纯武沈峰满曹殿民

基础学院

10

适应社会发展,打造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

刘泰强

曹晓明黄晶胡忠武卜馨刘常升沈峰满

教务处

一等奖

11

改革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与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宋叔尼

孙艳芯车向凯张国伟闫家斌

理学院

12

工科类《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建设研究

陈凡

陈红兵陈昌曙罗玲玲邢怀滨王健

文法学院

13

计算机仿真课群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薛定宇

徐心和潘峰陈大力崔建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信息类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吴成东

刘建昌徐林薛定宇张云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图学教育教学环境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黄英

毛昕那履弘陈述平刘阳杨广衍肖平阳宋翠娥刘莹邓永胜李小号孙少妮赵群超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16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周福才

高克宁李金双赵长宽高岩

网络教育学院

17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赵越

王福利郝世栋刘常生康雁姜永生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8

东北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金启军

刁力人金敬红韩忠军王悦

外国语学院

19

控制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王建辉

刘建昌常玉清高立群薛定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

人因工程学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

郭伏

马钦海刘洋张吉善

工商管理学院

21

IT项目实训在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朱志良

高晓兴陈欢周成利梁国丰

软件工程学院

22

《大学物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耿平

宋根宗杜安赵国剑王强

理学院

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与实践

邱秀华

金钟哲于桂荣古小丹樊丽明李正鸿

文法学院

24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陈肖慧

沈峰满耿平吴海娜张莉

理学院

25

理工科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秋菊

王岩李宗鹏孙薇马小力

外国语

26

面向研究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黄卫祖

李金双焦明海柳秀梅高克宁

计算中心

27

自主式、开放式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徐林

王建辉吴俊新郑艳何大阔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权利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课

田彦文

翟秀静、沈峰满、翟玉春、许茜

材料与冶金学院

29

《控制理论基础》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张庆灵

张雪峰翟丁张悦周娟

理学院

30

适应多种需求的多元化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斌

赵宏鲍玉斌高福祥李印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1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张淑梅

仲旭王鑫秦河海李萌

秦皇岛分校

32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常友玲

武涛仲旭赵学梅李志坚

秦皇岛分校

二等奖

33

结合学科建设通过工业应用和学术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

唐立新

边春元赵苏杨东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4

加强现代电子技术的实验平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李晶皎

李景宏杜玉远王爱侠闫爱云

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