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 |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
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刘建昌、薛定宇、徐林、李鸿儒、王建辉、关守平、潘峰、周玮、张伟宏、陈思远 | |
《采矿学》教材建设(教材) | 二等奖 | 王青、顾晓薇、任凤玉、郑贵平、陈庆凯、孙效玉、屠晓利、杨天鸿、丁航行、曹建立 | |
冶金与材料类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朱苗勇、姜茂发、张廷安、陆钟武、翟玉春、蒋敏、沈峰满、谢鹏飞、王梅、丁桦 |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完成人 | |
一等奖 | |||
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 | 吴澄,申功璋,田作华,萧德云,王雄,吴晓蓓,卓晴,戴先中,刘小河,谢克明,赵光宙,刘建昌 | |
二等奖 |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 东北大学 | 孙萍,杜宝贵,李丹,娄成武,王颖 | |
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自动化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东北大学 | 刘建昌,王福利,吴成东,徐林,王建辉 |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
成果名称 | 奖级 | 负责人 | 主要完成人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国家一等 | 娄成武 | 孙萍 司晓悦 隋永强 杜宝贵 |
创新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 国家一等 | 温涛 | 张伟 马君 刘文涛 张韬 |
面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朱志良 | 张斌 庞洪江 高晓兴 李丹程 |
材料专业专业基础课及实验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 国家二等 | 翟玉春 | 宗亚平 沈峰满 丁桦 陈文娇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巩亚东 | 陈良玉 陈培媛 孙志礼 高航 |
基于资源库和网络支撑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赵 雯 | 黄卫祖 金启军 王勃然 刘丽欣 |
物理、力学课群立体化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研究 | 国家二等 | 谢里阳(第二) |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
成果名称 | 奖级 | 负责人 | 主要完成人 |
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翟玉春 | 姜茂发 徐家振 庞维诚 刘喜海等 |
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平台课建设,制定新世纪培养计划 | 国家二等 | 郝世栋 | 滕超 王炬 胡忠武 陈文娇等 |
加强东北地区高校间的交流与协作,推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 国家二等 | 吕雅文 | 原松梅 王力军 陈廷国 李金文等 |
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
成果名称 | 奖级 | 负责人 | 主要完成人 |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教材) | 国家一等 | 王常珍 | |
《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邹宗树 | |
科技外语与专业课同步科技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 国家二等 | 李景银 王永军 王家华 李晶娇 |
199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
成果名称 | 奖级 | 负责人 | 主要合作者 |
企业合作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的研究与探讨 | 国家一等 | 王长民 | 左 斌 刘泰强 朱启超 陈 智 |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子课教学水平 | 国家二等 | 田志芬 | 李新荃 李景华 刘淑英 王永军 |
“5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毛添玉 | 贺家齐 朱殿强 周秉衡 齐克敏 |
198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
成果名称 | 奖级 | 负责人 | 主要合作者 |
改造老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 | 国家特级 | 芮树森 | 许允元 曹云凤 |
金属切削变形过程静态显微观察与动态显微电视观察 | 国家优秀 | 田春芳 | 石庚儒 吴凤春 |
组织在职学位进修,加速中青年教师成长 | 国家优秀 | 胡永翔 | 魏向前 刘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