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MOOCs的音译名称。慕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共建共享,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条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慕课”建设与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为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慕课”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建设范围与目标
第三条东北大学慕课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和适应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一方面满足校内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应用需要,另一方面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向高等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育资源服务。
第三章 申报与建设管理
第四条 课程教学团队向学院申报校级慕课建设项目,填写《东北大学慕课建设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后向学校推荐。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分批列入校级慕课建设计划。
申报的课程须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行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第五条 各学院研究制定激励政策,支持校级建设计划外的慕课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慕课的培育、建设和使用,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网络教学名师,提升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和学院教学影响力。
第六条 我校将依据《东北大学慕课制作基本要求》,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采取“教师主体、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建设具有东北大学特色的慕课课程体系。
第四章 开设与运行管理
第七条 申请开设慕课需由课程教学团队填写“慕课开设申请表”,并提供课程简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视频、作业及考试题等材料。
第八条 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评审和验收,验收合格后,经课程教学团队申请,可由学校将课程推荐到国内知名MOOC平台。
第九条 教师本人或教学团队负责将所建慕课的相关内容上传至学校推荐的慕课平台并上线运行。
第十条 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应积极参与和引导课程论坛中的讨论答疑,并对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成绩确认。
第十一条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校内课堂教学环节利用慕课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十二条 成绩认定
(一)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学院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二)慕课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见面课(研讨课)及结课考试成绩等组成;结课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各部分成绩构成比例由教学团队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三)校内开设的慕课课程考核成绩参照正常授课考核成绩录入模式,由慕课课程团队登录成绩至教务系统。
第五章 保障与支持
第十三条 政策保障
(一)学校负责校级慕课建设计划内每门课程的全部建设经费。
(二)鼓励学院和教师自筹经费建设慕课,建设完成后可向学校申请验收为校级慕课。学校负责将完成验收的校级慕课推荐到国内知名慕课平台。
(三)学校对通过验收并在指定平台上线运行的慕课,一次性给予课程团队(含承担辅助工作的有关人员)课程建设费10000元。对连续运行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并持续对慕课资源进行更新改造的课程,可根据慕课更新情况再次给予10000元的课程建设费。
(四)采取慕课加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工作量的1.5倍计算。
(五)主讲教师可根据慕课教学需要选聘在线教学助教,原则上每2学分可以配备助教一名,以600元/学分标准发放酬金。担任校外引进课程辅导的教师,按照课程计划学时核算教学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标准计算课时酬金。
第十四条 知识产权管理
(一)凡申报慕课建设的课程,其推荐遴选的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构成职务作品的慕课资源(包括课程介绍网页、讲课视频与习题试题等),教师有署名权和修改权,学校在教师在职期间有独家使用权(包括托管运行、转授权等)。教师离职后,学校有优先使用权。
(三)除根据推广等需要,学校可能对课程介绍页和视频头尾进行修改,或为便利传播对视频编码进行转换外,学校维护慕课资源的完整性,不对讲课视频内容进行修改。教师对讲课内容负责。
(四)慕课运行可以由主讲教师负责,也可以由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师执行。运行产生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为学校所有。
第十五条 技术保障
学校在具有良好公益性、开放性的国内已运行平台中,选择基础良好、技术先进、安全稳定、优质课程资源聚集、服务高效的平台进行全方位合作,为我校教师开展“慕课”、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提供支持。
附件:1.东北大学慕课建设申请表
2.东北大学慕课制作基本要求
附件1
东北大学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建设申报表
课程概况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院 | |||
负责人 | 姓名 | 职称 | |||
电话 | 邮箱 | ||||
团队成员 | |||||
课程基本情况 | 建设目标 | □全知识点慕课□部分知识点慕课 | |||
(知识点数、学时数、课程介绍、生源、在线课程适用性分析、翻转课堂……) | |||||
学院意见 | 签字: (盖章) | ||||
学校意见 | 签字: (盖章) |
附件2
东北大学慕课制作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
1.课程主要负责人根据教学大纲和混合式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2.以知识点组织基础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内容为3-15分钟。
3.以周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提出进阶式学习要求,每门课程按照8-15个教学周设计。
4.根据课程需要和教学团队具体情况选择课程模式。
5.课程编导与课程教师确定课程章节和知识点,收集材料如:PPT、视频、文档、老师资料以及一些辅助课程的拓展资料。
6.课程编导与课程教师确定拍摄章节和知识点,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策划制作效果,选择场地、服装搭配,协调拍摄注意事项等问题。
7.全知识点慕课要求全部课程视频不少于课程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二,部分知识点慕课根据教学要求设计。
二、课程视频录制类型
根据我校慕课建设的基本条件,参考国内外高校慕课录制的形式,将慕课视频分为三种类型。
(一)A类课程
1.主要采用内录形式(录屏),适用于PPT演示较多的课程。
2.使用手绘板配合相应屏幕录制软件录制课程PPT内容,同步采集音频信号。
3.使用适当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制的视频从头至尾全部进行编辑,进行基于知识点的分段切割,去除口误以及与课程无关的多余段落、空隙等。
4.根据课程需要适当插入授课教师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添加特技效果。
5.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二)B类课程
1.录制地点在演播室、教室、办公室、礼堂以及外景地等现场直录,以及利用触摸屏等媒体直录的课程。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2.前期摄制要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程全部内容要求。
3.声音录制要求采用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授课的录音质量。
4.后期编辑合成,根据课程内容插入适当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使课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5.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三)C类课程
1.以演播室虚拟录制(抠像)为主,适用于课程内容活跃、画面表现力较强的课程,制作要求较高。
2.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采用多机位单色背景录制教师授课。
3.利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数码影像、图片等虚拟背景进行抠像。
4.声音录制要求采用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授课的录音质量。
5.经过剪辑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四)课程介绍短片
要求:不超过2分钟的课程介绍,要求能够较充分的反映课程的主要内容概况,集、形、声、色、动态于一体,生动直观、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富有新意。
(五)课程LOGO
要求长度10~15秒钟,能够体现课程特色,形式新颖,具有东北大学元素以及适当的音乐。
(六)动画制作
1.二维动画(Flash、After Effects等)
2.三维动画(3d Studio Max、Maya等)
(七)SRT外挂字幕
根据课程录音记录文档,制作外挂字幕,要求声画同步。
三、课程要求
(一)慕课类型要求
1.完整知识点慕课:以完整系统的课程知识点呈现,视频总时长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2.部分知识点慕课:教师结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选择部分知识点以慕课形式呈现,为学习者提供课堂教学之外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3.慕课内容要求
(1)慕课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2)课程应做好整体教学设计,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及其它环节,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视频教学一般为3-15分钟。
(3)慕课以周为单位安排学习进度,一般每门课程全部教学时间为8-15周。
4.慕课资源要求
(1)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2)课程资源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3)慕课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设计足够的、高质量的讨论主题,以便后续翻转授课时引导学生讨论。
(4)为避免产权纠纷,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尽可能使用超链接的形式。教学测试建议采用视频嵌入式测试和阶段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5.慕课团队要求
慕课应该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助教队伍。
四、技术要求
(一)录制要求
1.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2.摄录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1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五、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
(一)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 10: profi1e=main, 1evel=3.0)格式编码,封装格式使用MP4。为保证视频播放的流畅性,单个视频不应超过200M。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0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3.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设定为720×576;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设定为1280×720;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720×576,选定4:3;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选定16:9;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用。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二)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 3)格式编码。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六、版权说明
1.成片版权归属东北大学。
2.注意成片中所有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的版权问题,规避版权风险。
3.对授课案例中的当事人肖像权、隐私等采取适当技术手段处理。
4.所有资料尽量提供出处并在片尾鸣谢。
七、课程上传
1. 根据课程形式选择课程封面首页风格制作。
2.上传课程视频。
3.文字内容填充,页面修饰。
4.添加课程章节试题、作业等。
八、课程评审定级
依据东北大学幕课教学内容和技术指标要求,经学校幕课评审组对课程内容、形式、声音、画面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并给予得分和定级。评审依据为:
指标分级 | 内容完整性 | 层次结构 | 形式创新 | 画面表现力 | 字幕同步率 | 评价总分 |
分数 | 30 | 20 | 20 | 10 | 20 | 100 |
评审合格课程根据质量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3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
优秀(100—90分)
良好(89—70分)
及格69—60分)
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课程。
说明:
评审意见将对课程等级给出三项指标:得分、评级和是否上线。
1.合格课程,三项指标一般为相应的得分和级别,是否上线为“修改后上线”;如:76分,良好,修改后上线。
2.如果课程评审基本合格,但需要修改内容较多,修改前后质量级别会有较大变动,则暂不给予分数和定级,三项指标为:待定,待定,修改后再审,复审后再确定得分、级别和是否上线。
3.如果节目质量不合格,三项指标不合格,应修改后重新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