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办法

时间:2017-09-30浏览:1013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建设不但包括课程本身的内容,而且涉及相关的教育理念、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制度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课程建设是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一项基础建设。为了加强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定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各教学单位应定期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校级、省级及国家级优质课程。

二、课程建设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

各教学单位切实以培养目标的达成为目的设计课程内容,撰写课程简介。

三、课程质量检查评估工作

学校将定期开展课程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对于评估结果较好的课程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评估不合格的课程将通报批评,并扣发工作量酬金,责令开课的教学单位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课程评估标准按“东北大学本科生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执行。

四、本办法解释权在教务处,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东北大学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规定》(东大教字〔2014〕60号)同时废止。

附件:东北大学本科生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

东北大学本科生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项  目

内  涵

得分等级

备  注

A

C

一、教学单位领导重视本科课程建设(20)

1.党政领导亲自抓课程建设,制定有关政策和制度,并认真落实(10);
  2.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
  3.经费投入方面,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5)。

有相关政策和制度,并认真执行;
  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不少于5次;
  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满足教学要求。

有相关政策和制度,基本上按规定执行;
  每学期能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两次;有经费投入。


二、教师队伍建设(15)

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建设队伍稳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5);
  2.保证教授上课率(3);
  3.重视师德建设(7)。

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队伍结构合理;对中青年教师有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有课程负责人和固定的课程建设队伍,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具备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条件;
  教师能够为人师表。


三、实验教学(15)

1.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3);
  2.实验教学改革(3);
  3.实验教学设备完善,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4);
  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

实验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
  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
  开设综合性实验及学生自拟的实验;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实验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基本合理:能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改革。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10)

1.使用多媒体授课(5);
  2.建立数字化教学环境(5)。

结合课程教学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课内外使用,教学实践效果好;学生参与课   件的研制与使用。

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五、教学效果及成果(20)

1.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5);
  2.发表与课程建设有关的教学研究论文(5);
  3.教材建设和教学效果等(10)。

承担省部教育行政部门立项课题,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或通过鉴定、验收);
  一级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三篇以上;
  编写出高质量教材或使用国家推荐教材;
  教学效果好,有利于学 习后续课程,受到学生欢迎。

承担校级及省部级立项课题;
  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编写和使用教材符合学校有关规定;教学效果比较好。


六、特色 (15)





七、与培养目标相关性指标(5)





说明:

1.本科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时间一般为近三年;

2.各项目的分项按A、B、C、D四个等级得分,A为满分,B=0.8A, C=0.6A,D=0.4A;

3.指标体系只给出A、C之内涵标准,在使用中若某项指标达不到A,但又高于C,则按B

等级,若达不到C,则为D等级;

4.满分为100,优秀课程应≥85分,且无D等级。